
- 此活动已过期。
《藏在蒹葭里的雎鸠:鸣叫与谎言》
6月 22 @ 下午3:00 - 下午4:30

🌿 蒹葭 jiān jiā 是古人诗经里写的“水边的草”,
其实它们就长在我们今天要去的湿地里!你能找到吗?
🪶 雎鸠 jū jiū 是一种鸟,在《诗经》里会“关关”地叫,现在就在我们身边的湿地中。
🌿 这一次,我们将继续走进诗经里的湿地世界,听一听鸟类的“语言”,揭开一个湿地里的小秘密——“有的鸟自己不筑巢、不养娃,它会“偷偷把蛋”,放进别的鸟的巢里!“”
🪺 谁是“骗子”?谁在“反抗”?这一切,我们将在真实的湿地中去寻找答案!
📚科学素养启蒙(Science Literacy)
🎧 声音与行为(Structure & Signals)
聆听鸟类的“语言”,学习使用鸟鸣图谱记录和识别不同鸟类的叫声,理解声音在生态中的功能。
🪺 育雏策略与生态博弈(Behavior & Interactions)
聚焦大杜鹃与东方大苇莺之间的巢寄生关系与行为,观察自然中真实的“欺骗”与“防御”。
🌾 诗经植物与生态适应(Nature & Culture)
实地寻找《蒹葭》《泽陂》《采葛》中描写的植物,观察其结构特征,理解古人与湿地生态的联结。
✨ 活动亮点|听“懂”自然,看“透”行为,读“活”诗经
🎧 鸟鸣声真的能“画出来”?你将学习手绘“鸟类声音图谱”
🕵️♂️ 大杜鹃自己筑巢吗?它们自己哺育自己的孩子吗?
📖 古诗中提到的“蒹葭”“艾草”“香蒲”在现实中什么样?我们一一找到它
✍️ 每位学员将记录下今天的声音发现与诗意表达,创作属于自己的“生态小诗经”
🧪 项目任务与挑战
🔊 任务一|雎鸠之声、识鸟图谱
学习用“声音图谱卡”记录不同鸟鸣节奏、重复与变化,判断谁最像《诗经》中的“关关雎鸠”。
🪺 任务二|巢寄生行为的自然观察与推理
观察大杜鹃与东方大苇莺之间的巢寄生行为关系,发挥想象力,推理自然世界的“谍战”。
🌿 任务三|从诗中识草本 · 湿地找植物
寻找《蒹葭》中“蒹”“葭”的生态差别,《采葛》里的“艾”能否识别?记录形状、用途、生态功能。
🎁 孩子的收获
🧠 学会聆听自然、观察行为并用图谱记录声音证据
🪺 理解物种之间的行为博弈与适应策略
📖 感受古人如何通过诗歌理解自然,并在今天“复活”那份智慧
🎨 用科学+文学+美术+观察融合的方式输出完整自然作品
具体活动安排:
📅🕒:6月22日(周日)15:00 – 16:30
✅【当日天气预告】19℃–25℃,阴,南风2级
地点:城阳白沙河原生态湿地(距离市区约20公里)
适宜年龄:5岁+
指导导师:
管老师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硕士 植物科普作者
傅老师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湿地鸟类保护优秀指导老师
注意事项:
- 户外活动场所为纯自然湿地环境,请爱护野外生态环境,避免身着红色等鲜艳衣服,避免大声惊扰野生鸟类;
- 现场发放研学学案、标本搜集用具;
- 家长请看管好自己的孩子,不接近水源,注意安全;
- 报名后,将会收到详细活动指南。
收费标准:
269元 (1大1小)/ 389(1大2小)